儒鴻
成立:1977年
2011年營收:107.8億元2011年稅後純益:11.8億元
儒鴻憑藉多年的研發基礎,著手進行圓編針織產業的供應鏈垂直整合與水平連結,從染整、織布、定型、包裝、成衣製作,完成一貫化生產作業;再者,因應國際紡織市場少量多樣、交期縮短的需求,有效掌握全球運籌、加強B to B網際網路服務、持續開發具差異化且附加價值高的產品、運用專業經理人、並建立自有品牌等經營理念,成功邁入21世紀的新紀元。
南紡與儒鴻的相互投資案,創下紡織業上下游海外策略聯盟的首例,「上游纖維廠的技術」及「下游行銷通路商的市場需求資訊」,組成策略聯盟共同合作開發新產品,不但可縮短新產品開發時程,也開發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。
智慧型紡織品
智慧型紡織品的來源可能是新素材的運用或是添加其他的電子裝備,然而這些新的領域不少是廠商所未曾觸碰過的全新嘗試,再加上國際市場快速的變遷,在時間與資源雙重限制與壓力下,結合不同技術的專業廠商形成策略聯盟,成為發揮槓桿作用,續保競爭優勢的方法之一。
台灣紡織業成立 e化聯盟進軍美國拓展市場
紡織業e化聯盟希望透過有系統組織,積極建立在台灣營運總部統一接單、統一採購、全球生產配送營運模式,並透過經營模式改變與資訊化應用,有效重整紡織業供應鏈體系,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與附加價值,成為台灣紡織業佈局全球強而有力的後盾。
洪鎮海挑設計師 只愛應屆畢業的怪才
~今周刊 2012/11/7對六十一歲的儒鴻董事長洪鎮海而言,與新銳設計師打交道,就像接受一場震撼教育。他心知肚明,儒鴻之所以受GAP、Nike、adidas等國際大廠青睞,除了技術、品質外,設計力才是致勝關鍵。
洪鎮海認為公司最重要的資產是人才,尤其是設計師,他直言:「越奇怪的人,我越喜歡用。」他堅持不讓打版中心、設計研發部門、設計師曝光,神祕的程度可比擬科技大廠的研發中心,為的就是避免被競爭對手挖角。他清楚知道,好人才真的難求。
目前儒鴻設計研發部門有六位由洪鎮海親自面試的設計師,「我不喜歡用挖角的空降部隊,因為他們不忠心,我喜歡從一張白紙,慢慢訓練。」洪鎮海從剛畢業的學生中挑選他要的人才。
技術背景出身的洪鎮海,遇上甫從學校畢業的年輕設計師,兩者間擦撞出很多火花,打破過去用人的標準。
給設計師自由空間醞釀創意第一批篩選進儒鴻的有兩位設計師,都是洪鎮海口中「奇怪的人」。
其中一位從澳洲留學回台,無論吸菸、喝酒,樣樣都會,從外表看上去,一點也不像設計師,每天都像是睡不飽。
但是說也奇怪,平時不知道他在做些什麼事情,到了要繳交設計圖時,洪鎮海看到他交出一整季的設計,總共三十六款,竟一次就被客戶挑中了十八款,這在過去是從未有過的好成績。
出錢讓設計師出國找創意
洪鎮海砸錢留人毫不手軟,每年儒鴻都投入至少八千萬元新台幣的研發費用,其中的一部分就給設計師到海外旅行,找尋創意。「每年可以去四到六位,每人有一周到十天的時間,平均每人每次至少花費六十到七十萬元不等。」洪鎮海說,只要每季的設計,能有超過六○%的款式被客戶選購,就算達標。
一般品牌商最重視的除了設計外,就是生產速度與效率,「過去常常因為透過樣衣的快遞、溝通、調整,浪費許多時間,造成產品上架太慢,容易被其他人抄襲。」洪鎮海後來想出了最直接的方法。
「我請客戶把『真人模特兒』帶到台灣來,從客戶挑選出來的款式、材料去做出樣衣,直接在現場給模特兒穿、現場進行修改調整。」洪鎮海說,過去需要近二個月的時間,現在則不到一個禮拜,客戶即能確認一整季的產品,等於直接縮短原本的溝通時間,提高競爭力。
儒鴻推出有效率的服務,許多大客戶趨之若鶩,也更加證明,洪鎮海在人才的管理上有他獨到之處。
儒鴻也固定舉辦「設計競賽」,洪鎮海邀請儒鴻的一級客戶高階主管擔任評審委員,由內部員工自行設計衣服款式,甚至在公司會議室舉辦一場小型的走秀活動,由評審們評選出「最具市場流行,且符合生產價值的款式」,這活動的目的是在刺激更多的創新能量。
留言
張貼留言